近日,《富硒食品與其相關產品硒含量標準》被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發布為陜西省地方標準。
安康是全國最大的天然富硒區,2008年市委市政府將富硒食品確定為全市六大支柱產業之一予以傾斜發展,先后在高新區、紫陽縣、漢陰縣開辟富硒工業園區,建立專門機構、出臺了產業發展規劃、引進人才和技術開發富硒食品項目、通過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將“陜西省富硒食品監督檢驗中心”設立在安康、利用政府的社會公信力推行“中國安康富硒食品專用標志”制度、開辟“中國硒谷”網站、著力打造安康富硒地域品牌,這一切舉措,為相關標準的制訂與推行創造了良好的社會氛圍。但何為富硒、怎樣界定富硒,卻從無定論。全面、系統地制訂富硒食品硒含量標準以此衡定確認富硒食品成為當務之急。在副市長巨拴科的主持和推動下,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組織省內外硒研究、推廣的專家于2009年6月制訂了《富硒食品硒含量分類標準》市級地方標準,涉及18大類27個小類,首次對“富硒”概念進行了量化界定,結束了我市乃至全國“富硒”無分類標準的尷尬局面,為富硒食品專用標志的推行、富硒食品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2010年、2012年又對該標準進行了兩次修訂完善,使項目增加到22個大類57個小類,涵蓋了我市從大田到餐桌的所有富硒食品及其相關產品,該標準貫徹實施后,全市已有63家企業的80種食品被認定為富硒食品,產值由2009年的18億元增長到去年的59億元,成為全市財政增長、人民增收的骨干項目。
為了進一步拓寬該標準的使用范圍,為全省富硒食品產業的發展提供服務,《富硒食品與其相關產品硒含量標準》又被作為2012年省地方標準的重點項目立項制訂,在廣泛征求國內硒研究學者、專家、技術推廣人員、企業經理和全省各市區相關單位意見的基礎上,于8月初完成了標準的調研、起草工作,11月19日被發布為省地方標準。
